GA黄金甲8月17日正式开营的2019年“营动中国”全国青少年登山主题夏令营在今天结束所有体验活动。8月20日将举行结营仪式,为参与活动的7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颁发证书,纪念他们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度过的营地生活。
由中国登山协会主办的登山主题夏令营始于1986年,目的在于向青少年弘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传承登山文化,从而发展登山事业。
2019年“营动中国”全国青少年登山主题夏令营由中国登山协会青少年委员会联合高山探险部共同打造。所有教师都是中国登山协会营地师资人员,为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所有项目都配有专项教练及救援教练。
在营地里,包括攀岩、攀树、溜索在内的好玩又刺激的登山户外运动,让小营员们玩儿到嗨,尖叫声连连。在攀树项目中,最低8米,最高12米高的几根绳索从树枝上垂下来。树下,专门调配的儿童头盔、安全带、护目镜等保护装备一字摆开,为孩子们保驾护航。
教练耐心地向小营员们介绍着攀树项目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讲解攀树使用的装备器材,演示上升和下降的技术操作。听完介绍,小营员们一边说着“我都快等不及了”,一边踊跃举手想要先上。
他们在教练的指导下,体验着攀树的乐趣,爬到高处时还会开心地和树下的小伙伴打招呼。中途爬不动的时候,也会有队友们让人感动的鼓励声:“加油爬到顶,你就是爬上好几天我们也都等着你。”
在攀岩项目中,小营员们体验到坚持努力克服困难的成就感。有些小营员会在攀爬途中表示“我上不去了”,希望保护员教练把自己放下来,但是在教练一句句“没问题,你可以的”鼓励下,他们都成功爬到了岩壁顶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一位小营员还在登顶下降时兴奋地问道:“老师,我是在飞吗?”站在岩壁下的小营员们也不吝惜自己的加油声和掌声,为小伙伴鼓劲。
最受小营员们欢迎的就是溜索项目了,尽管一开始尝试时会害怕,在试过一次之后,几乎所有孩子都爱上了这个项目,一遍遍地爬到高高的溜索起点,排队等着体验高度和速度带来的快感。
据本次夏令营营长乔梁介绍,设置这几个项目的初衷在于攀岩是登山主题夏令营的既定项目,也是让孩子们最直观感受登山户外运动的方式之一。
而攀树对孩子们来说很新鲜,在体能上要求也并不高。平时很少接触到的溜索则可以给孩子们增加刺激的体验。“我们的夏令营就是希望不断给孩子有趣的东西。有意思才能吸引人,有意义才能凝聚人。”乔梁说道。
在登山主题夏令营中,让小营员们体验与登山相关的户外运动只是其中一个方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登山这项运动背后承载的精神力量。
在本次夏令营的重头戏登山主题分享环节,先是由今年刚刚成功登顶珠峰的中国国家登山队队员蔡卿用图片的形式,带领小营员们重走了一遍珠峰攀登之路,不错过每一个营地。他在现场展示的高山靴、冰爪、雪镜、安全带、睡袋、连体羽绒服、羽绒手套等装备,引起了小营员们的强烈关注。
当蔡卿戴上炫酷的雪镜时,孩子们会惊呼:“老师,你是最靓的仔!”他们也会带着好奇,试戴羽绒手套,试穿连体羽绒服,同时向蔡卿抛出一连串的问题:“穿着连体羽绒服怎么上厕所呀?”“你们登山时吃什么呀?热水怎么带上去呀?”“在珠峰顶上能看到动物吗?”随着分享的内容不断深入,孩子们的问题也在升级,“绳子怎么保护呀?”“会遇到雪崩吗?”“登顶珠峰用了多长时间呀?”
一张张精美的图片让大家在世界之巅神游了一番。在珠峰大本营吃牛排的照片,引来孩子们一片惊呼:“哇,比我们吃得还好”“我都看饿了”;航拍的珠峰大本营照片让他们纷纷感慨:“好像是在月球啊”;壮美的绒布冰川图片更是让孩子们怀疑“这不是照片,这是画,是假的”。
最后,蔡卿鼓励孩子们在了解雪山的基础上,锻炼好身体,学好技术,以后有机会亲自去感受雪山的魅力,他送给孩子们一句话:“雪山其实离我们并不远,迈出一步,就能亲近她,拥抱她。”分享结束后,他还带着孩子们来到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的山魂纪念碑前,向大家介绍了这座为纪念1991年攀登梅里雪山遇难登山英雄而建的丰碑的内涵。
8月17日晚上,由中国登山协会高山探险部主任次落带来的《识山、探山、爱山》主题分享,掀起整个夏令营的一个高潮。在不断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时,小营员们既得到了中意的登山小礼品,也记住了不少跟登山相关的知识。
次落在分享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珍贵的视频资料,向小营员们生动介绍了1960年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1975年攀登珠峰,测量珠峰高度、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的精彩故事,让孩子们对登山精神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在本次夏令营中,让孩子们又期待又忐忑的就是夜行项目了。他们要在领队和教练的带领下,列队在山上行进近3公里的路程,并和自己的小组成员一起在山上完成零点仪式,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远离父母、深夜外出、在黑暗中登山,这对于所有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夜行的过程中,有小营员开心地分享,“我闻到了自然的味道,草和树都是清香的”,也有人兴奋地说:“我听到了小溪的声音,还有青蛙和虫子的叫声”。胆子大的孩子伸手捏着虫子仔细观察,胆小的女生则吓得惊声尖叫。夜行之路,热闹非凡,在山上大家一起在黑暗中倒数迎接零点时刻的场景,更是让孩子们难忘。
所有的路线教练们在活动之前至少走了四五趟,“前些天在下雨,我们要随时观察路况,判断线路适不适合孩子走。”乔梁表示,教练们也根据孩子的体能情况,对路线做了评估。“年龄小的孩子即使走的时候会觉得累,也是完全可以走下来。”
他介绍说,夜行活动设立的初衷,是希望创造一个孩子们没有经历过的环境。一方面希望激发孩子们内心的勇敢、坚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知道,很多时候没有父母他们自己也是可以的。
四天三夜的营地生活或许不能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多大的改变,至少会在这些藏着无限可能的小小心灵里种下一颗颗向往登山户外运动的种子,且待它们日后萌芽,破土而出。(图、文 / 史卫静)